通博彩票网手机版

  • 《易传·系辞》中15个至真哲理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通博彩票网手机版 > 新闻动态 >

《易传·系辞》中15个至真哲理

发布日期:2025-04-12 19:05    点击次数:134

每个人读《易》所感悟的道理都不同,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读《易》也会有不同的感悟。《易传》是影响了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的哲学思想滥觞,而《系辞》又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篇,《系辞》通过对《经》创造性的阐述和发挥,构筑起了儒家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大纲。由于前面的文章涉及过《彖》和《象》,故特把我在读《系辞》时非常有感的15句话分享如下,作为读《传》的结尾。

大道易简,别太钻营,简单点,别太累。

易则易知,简则易从;易知则有亲,易从则有功。

事情只有平易才会使人容易明白,事情只有简易才会使人容易随从;容易为人所知就会有人亲近,容易随从就会建立功业。

袒胸露乳,就别怕被人看。

《易》曰:负且乘,致寇至。负也者,小人之事也;乘也者,君子之器也。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盗思夺之矣。慢藏诲盗,冶容诲淫。

庶民背着财物乘坐君子才能乘的车,那么,就会导致盗贼思谋着抢夺。怠慢而不藏好财物就会引来盗贼,将体态装扮得妖冶、艳丽,就会诱发淫荡之心。

糟糕透了,别怕,好事就要来了。

《易》穷则变,变则通,通则久。

事物发展到穷极时就促使其变化,变化后就能使事物达到通顺,通顺了就能长久。

透过现象看本质。

阳卦多阴,阴卦多阳。

《易传》作者说,阳卦是一阳二阴,阴卦是一阴二阳。阳主创造,阴主成就。正谓“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”。任何事物都包含正反两个方面,相互依存,互为根基。

人生,要允许不好的事情发生,“好”与“不好”只不过是立于当时的一个判断,塞翁失马,又焉知非福呢?

居安要思危,存而不忘危。

危者,安其位者也;亡者,保其存者也;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,存而不忘亡。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。

危险,可以提醒人们如何安居其位;灭亡,可以提醒人们如何保持存在;所以君子应该在安居其位时不忘记危险的存在,在家国存在时不忘记有可能会遭受灭亡。这样,自身才可能安居其位。

德不配位,凶。

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谋大,力少而任重,鲜不及矣。言不胜其任也。

德行微薄而居位尊贵,智慧微小而企图很大,力量微弱而任务重大,很少有不遭受灾祸的。

做事前要有好心态、好情绪。

君子安其身而后动,易其心而后语,定其交而后求。君子修此三者,故全也。

君子先安定自身,然后才有所行动,先平和心情,然后才发表自己的言论,先稳定其所交往的友情然后才对朋友有所求助。君子能修养好这三种品性,所以于人于己才能两全。

各安其位,干好自己应该干的,不要僭越,不要胡来。

六爻相杂,唯其时物也。其初难知,其上易知,本(难知),末(易知)也。初辞(始)拟(疑)之,卒成之终。若夫杂物撰德,辩是与非,则非其中爻不备。噫!亦要存亡吉凶,则居(处)可知矣。知(智)者观其彖辞,则思过半矣。二与四同功而异位,其善不同,二多誉,四多惧,近也。柔之为道,不利远者,其要无咎,其用柔中也。三与五同功而异位,三多凶,五多功,贵贱之等也。其柔危,其刚胜邪?

六爻,“初”、“本”指第一爻,“上”、“末”指第六爻。初爻象征之事隐微而难知,上爻象征之事彰显而易知,这就如同了解一件事情的开头和结尾。第二、第四爻是阴爻,属“同功而异位”;第三、第五爻是阳爻,也属“同功而异位”。阴爻,离下越近越好,越往上走越不好;阳爻,离上越近越好,越往下走越不好。如六二就比六四好,九五就比九三好。六二居下卦之中,属于“柔中”,在阴爻中最好。九五居上卦之中,属于“刚中”,在阳爻中最好。

二爻多美誉,四爻多戒惧,这是由于与五爻(尊位)或远应或近逼的缘故;就阴柔道理而言,近逼于尊位是不利的,伴君如伴虎,若欲求无咎,当以柔位居中。三爻与五爻同具阳刚功能但处位不同,因此遭遇也就不一样,三爻多凶险,五爻多事功,这是由于贵贱等差不同的缘故;一般说来,阴爻居刚位有危险,阳爻居刚位则可胜任。

有所恐惧才能成大事。

《易》之兴也,其当殷之末世,周之盛德邪?当文王与纣之事邪?是故其辞危。危者使平,易者使倾。其道甚大,百物不废。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,此之谓《易》之道也。

作者推测,《易》卦爻辞大概创作于殷朝末年,也就是周族盛大德业正在兴建之时,反映周文王与殷纣王之间的事情,所以卦爻辞多危惧之意。危惧戒慎使人平安,慢易骄倨使人倾覆。这个道理具有普遍意义,万物皆可赖以长兴不废。自始至终保持惕惧,乃可求得无咎,这即是《周易》所要阐述的道理。

文中“危者使平,易者使倾”的观点,既有劝诫之意,又含有辩证的安危观,有着切实的哲理启示。同时,作者又提出摆脱“危险”的方法“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”,也就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中像《乾》之九三所说的那样“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”,时刻保持警惕,这样才能免于灾祸。曾子“吾日三省吾身”就是这种“忧惧”之心的真实反映。《易》六十四卦,一言以蔽之,曰“惧以终始,其要无咎。”

人在世间,必要有所“惧”,无“惧”则恣意妄为。司马牛问孔子怎样可以做一个君子时,子曰“不忧不惧”,因为君子做事要仰不愧于天,俯不怍于父母,才能“内省而无疚”。

孔子“内省”,曾子“三省”,君子“夕惕”,这些实际上都是以有“惧”之心行无“惧”之事,且只有行无惧之事,才能修无惧之心。如《中庸》之所谓:“有所恐惧,则不得其正。”惧其不正,则因惧而正。故《易》之“惧以始终”,实为劝勉人们行“中正”之事,做“中正”之人。

小惩罚可以预防大祸事。

小惩而大诫,此小人之福也。

诫读为戒,小人指普通人,小惩而大诫,谓受小惩罚而警惕于大事也。故人对小惩罚应心存敬畏,切忌不当回事,当然,也不要过度陷入其中,换个角度看问题,未尝不是好事。

《益》之始也吉,其终也凶;《损》之始凶,其终也吉。

《损》,德之修也。《损》,先难而后易。《损》以远害。

《损》是人减损其之恶念与过行,乃所以修德。韩康伯曰:“刻损以修身,故先难也。身修而无患,故后易也。”损去不善之德,如此则远离害矣。人生中遇到些挫折和痛苦,实则是老天爷在提醒我们自省,要我们革故鼎新变得更好。

飘风不终朝,骤雨不终日,遇到挫折和痛苦要坚定信心咬牙挺住。

人和人之间,别离太近,太近了容易期望值高,越高失望越大。

凡《易》之情,近而不相得则凶,或害之,悔且吝。

《论语·阳货篇》: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,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”

听其言可以知其人。

将叛者,其辞慙。中心疑者,其辞枝。诬善之人,其辞游。失其守者,其辞屈。

慙读为渐。渐,诈也。此言将叛者,其辞诈伪,故誓忠诚,以掩其阴私也。枝当读为歧,分歧也。中心疑者,对于事物不敢论定孰是孰非,模棱两可,故其辞分歧。诬蔑善人之人,捏造事实,不敢坚定言之,故其辞游移。失其操守之人,附声附和,不敢坚持己见,故其辞屈服。

要想好,少说话。

吉人之辞寡,躁人之辞多。

要想好,少说话。吉人天相,辞不必多。安静无为,有如浑沌,惠而不费,岂必多辞?浮躁之人,其欲逐逐,数数然若倏忽,其辞必大费。辞寡者吉,多者反凶。

祸从口出,别多说话,管住嘴。

乱之所生也,则言语以为阶;君不密则失臣,臣不密则失身,几事不密则害成;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。

祸乱的产生,往往是由言语不慎所引发;君主不守机密就会损失臣子,臣子不守机密就会丧失性命,机要之事不能保密就会造成危害;所以君子慎守机密而不妄出言语。

《易》道本身就是存在,无论人们是否去占验它,它都存在,只不过如孔子所谓的“不占而已矣”。荀子曰:“善为《诗》者不说,善为《易》者不占,善为《礼》者不相,其心同也。”天道、人道、地道皆相通,故《易》之用,一言以蔽之:“推天道以明人事。”故武王举兵伐纣,占辞“大凶”,而太公视之为“枯骨朽木”而不用。说到底,能够趋吉避凶的最好方法,主要不是靠预知未来,而是要“进德修业”,在艰难困苦中磨砺自己的心性和意志。在这个意义上讲,孟子的“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”,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正气”就是《易》理,它真正揭示了《周易》的实质及终极目的。因此,真正使我们免于灾祸的不是卜筮,而是“进德”与“修能”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
相关资讯Related Articles

  • 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“一带

    2025-04-19

    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王明峰 3月30日上午,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共同承办的“一带一路”国...

  • 从小众游戏到“精神桃源”

    2025-04-19

    雪融花开,蝴蝶飞来,又到了赏春踏青的时节。 虽说早春总免不了“倒春寒”,但没想到,有不少玩家早已在《桃源深处有人家》(下文简称《桃源》)过...

  • 财经聚焦|三大指数继续上行

    2025-04-19

   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3月31日发布数据显示,3月份,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加快,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(PMI)、非制造业商务活动...

  • 神工股份:3月27日召开业绩

    2025-04-19

    证券之星消息,2025年3月31日神工股份(688233)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3月27日召开业绩说明会,汇添富基金、中金公司、中信证券、国泰君安证券、瑞银证...